近年来,龙岩市在体育赛事领域动作频频,以“体育+”的深度融合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全新赛道。从“龙BA”篮球赛的火热进行,到永定土楼马拉松的筹备,再到武平骑行赛事的蓬勃发展,龙岩正以多元化的赛事供给,构建起赛事经济的新格局。
赛事引燃,经济引擎加速
入秋以来,龙岩的体育赛事氛围持续升温。刚刚落幕的“龙BA”篮球赛,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。线上线下双向沸腾,全网累计浏览量约4143万人次,省级平台海博TV三屏融合直播端累计浏览量突破3000万人次,这仅仅是龙岩赛事矩阵的一角。紧随其后,“奔跑吧·少年”2025全国体校和青少年俱乐部篮球锦标赛总决赛、2025“YONEX未来之志”福建省青少年羽毛球巡回赛(龙岩站)等赛事也相继举办,为龙岩带来了持续的关注。
龙岩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资源禀赋。永定土楼IP的激活与价值延伸,是赛事经济的一大亮点。2025年中国壁球巡回赛(龙岩站)在世界文化遗产初溪土楼群上演,现代壁球运动与千年土楼建筑完美融合,打造了沉浸式体验。计划于11月开赛的第七届福建永定土楼马拉松,更是将客家文化与体育赛事相结合,向世界传递拼搏精神。
武平县依托“中国天然氧吧”的生态优势,打造“骑游武平·骑乐无穷”文化品牌,吸引了全国26个省市近30万骑行爱好者参与。上杭“红古田”半程马拉松赛,将赛道铺展于红色地标之间,吸引了众多跑者,赛事期间还配套举办文旅市集、农产品展销等活动,赛事经济效应显著。
融合赋能,变“流量”为“增量”
龙岩市体育部门大力推动赛事走进景区、街区、商圈,打造赛事新场景。“龙BA”比赛推出的“票根福利”,全市配套餐饮、住宿、文化商品等“票根福利”76项,有效带动了消费。“这场赛事不仅是篮球竞技的舞台,更是‘体育+文旅商农’融合发展的创新尝试。” 郭艳琼表示。
武平的骑行绿道不仅是风景线,更是“财富线”。骑行赛事带动全县自行车销售产值约300万元,吸引每年超3万人次骑行爱好者参与,相关产业年创收约1000万元。上杭“红古田”半程马拉松赛,实现文体旅游消费超1000万元,间接带动消费3000多万元,清晰地勾勒出一条“因赛聚人、因人兴产”的发展路径。
赛事经济,如何“常年火”?
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价值,关键在于与本地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。龙岩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。在中国最大的棒垒球产业集聚区——连城县庙前工业园区,久和(龙岩)运动器材用品有限公司的棒球产品远销海内外,体育赛事的兴起,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。连城已先后吸引多家台企落户,形成完整的棒垒球产业链。体育人才的“归巢”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,上杭籍前世界冠军刘麒鹏回乡投资体育产业,孵化下一代体育人才,延长体育产业链条。
龙岩正以多元整合思维布局重点品牌赛事,构建起涵盖马拉松联赛、自行车联赛、越野跑联赛、海峡两岸体育嘉年华系列赛事及体育消费活动的赛事矩阵,推动赛事经济“多点开花”。清晰的政策导向是支撑赛事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龙岩注重完善硬件设施,今年三个重点体育项目共获中央预算内投资4480万元,将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6.25万平方米,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网络。
龙岩将继续深耕“体育+”融合发展路径,加大对外推介龙岩红色革命、绿色山水等独特资源的力度,让优质资源与市场资本精准对接。同时,紧抓广龙合作契机,深化闽台融合交流,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产业协同,为体育经济注入持久动能,为城市发展开拓广阔空间。那么,在您看来,龙岩的赛事经济模式,还有哪些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?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